我要加入

萊希帝國總部

會長:fgh456cvb / Αιώνια αγάπη開設日:2018-09-28 01:58:01

  • EXP

  • 資金18318  
  • 招募制度:自由加入制
  • 成員:9 人
  • 昨日人氣:0

萊希帝國的歷史

推上精選編輯

近期編輯:piayer007 ...看更多

1487年10月3日 柏廬地區發起了一場統一柏廬戰爭,史稱施普雷河戰役,然而這場戰役並未使全國響應,其他地區們依然尚未統一

1491年5月23日 慕尼黑發生嚴重饑荒,在大饑荒中死了慕尼黑當時三分之一的人口,為了解決糧食問題,慕尼黑對周遭地區展開近3年的伊薩爾河侵略,結果令周遭地區為了抵抗慕尼黑地方軍,組成聯軍反擊。1494年7月26號,伊薩爾河侵略正式落幕。

1530年4月20日 萊希民族革命開始,史稱萊希統一戰爭。

1532年8月29日 柏廬向波茲坦進軍,柏廬宣戰前大規模整備軍備,波茲坦因腐敗的馬克思主義,使得現場與指揮部發生了大量的戰情出入,命令雜亂無章,讓柏廬軍隊不到數個月即完成統一。

1532年11月5日 柏廬用了將近8年的時間,將北部統一。然後南部由慕尼黑為首的聯軍,對柏廬發起了著名的紐倫堡戰爭(於1935年6月9日開戰),這是首次南部聯軍對北部正規軍的勝利。

1540年3月7日 慕尼黑聯軍向萊比錫進攻,史稱萊比錫戰役

1542年2月3日 柏廬軍在其防衛優勢下,透過大量小型衝突,不斷消耗慕尼黑聯軍的物資和人力,在經過3個月的消耗之後,慕尼黑聯軍決定撤退。

1542年5月17日 慕尼黑聯軍撤退。

1545年6月21日 南部聯軍和北部正規軍死傷最嚴重的戰役開始,史稱德勒斯登戰爭,在這場戰爭中,南部聯軍死亡人數將近5.3萬人,受傷人數2.7萬人;北部軍隊則是死亡人數4.9萬人,受傷人數3.1萬人,在德勒斯登戰爭後,雙方決定休兵。

1547年11月11日 雙方在休兵的兩年後,北部正規軍向科隆進攻,史稱1月戰爭,此戰中,柏廬正規軍只用一個月的時間,就將科隆拿下,此時的慕尼黑聯軍尚未從德勒斯登戰爭的損失中走出

1552年5月17日 慕尼黑聯軍決定向柏廬正規軍投降,史稱馬德堡降約萊希統一戰爭落幕。

1552年9月28日 萊希王國正式成立。

1557年12月4日 柏廬發明家阿斯坦特,讓當時還是陸地國家的萊希,首次有辦法進入海洋,在阿斯坦特的幫助下,萊希用不到50年的時間,飛躍的成長,成為當時國力僅次於法蘭克王國的陸地國家。

1561年5月31日 萊希為了拓展海外勢力,在漢堡啟動了海之子計畫,目標是建立殖民帝國,因而決定在漢堡的易北河地區進行各式研究。

1564年3月9日 萊希在易北河地區實驗了將近數千次之後,終於成功開發他們最著名的商船:萊鷹號德意志號以及萊希號。萊希的海上勢力就這樣地開始擴張

1565年2月9日 萊希第一艦隊成立

1566年4月11日 隨著法蘭克王國在世界各地取得黃金、瓷器、絲綢,萊希王決定派遣五十艘商船並以第一艦隊護航,此後法蘭克王國和萊希王國的海上衝突日漸增強

1576年2月11日 第一次萊法戰爭開始,起因是法蘭克王國偷襲位於北美的加內達尼亞殖民地(今內華達州加利福尼亞)

1578年12月25日 萊法戰爭結束,法蘭克王國割讓德薩路易斯(今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),代表著法蘭克王國衰敗的開端。

1579年1月11日 希王國攻占南非好望角,建立萊希遠洋第一艦隊,與大英帝國及法蘭克王國打對台

1582年3月17日萊希第二艦隊

1585年5月5日 因應殖民地需求,成立萊希遠洋第二艦隊萊希王國遠征艦隊

1615年3月7日 萊希聯合東印度貿易公司(簡稱:萊希東印度公司)成立,此股份公司為王室出資一億馬克(王室1/4資產),民間出資五千萬馬克。

1625年4月7日 萊英戰爭開始,此戰爭長達五年,最後和解,決議瓜分印度

1631年9月8日 萊希東印度公司向西班牙屬菲律賓宣戰,史稱馬尼拉戰役

1635年2月12日 萊希東印度公司佔領菲律賓南部,建立對中國的貿易據點。

1640年5月1日  萊希王國以士兵失聯為藉口,向法蘭克王國進軍,法蘭克王國以5千萬法郎(一億馬克)議和。

1642年8月26日 萊希王國正式建立暗部(今情報部)

1644年3月18日 馬德恩。法隆遭到聯合王國刺客刺殺第二次萊英戰爭(西歐戰爭)開始。

1646年6月17日 法蘭克王國宣布與大英格蘭王國(簡稱大英王國)組協約國;此時萊希王國成功與奧匈聯合王國同盟,之後波蘭為首的東歐地區陸續向萊希王國靠攏,而大英王國拉攏北歐和南歐地區

1647年1月19日 萊希聯軍與英格蘭聯軍在北歐勘始大規模衝突,史稱赫爾辛基戰役,由萊希聯軍勝利,但死傷慘重,萊希聯軍死亡人數有45320人、受傷者有52391人;英格蘭聯軍死亡人數有68594人、被俘者有23196人

1648年5月23日 大英南歐聯軍成功侵入塞爾維亞,此時萊希東歐聯軍決定採取焦土戰,雙方在歷經了5個月的時間後,最後由大英南歐聯軍把保加利亞、塞爾維亞、波士尼亞併吞,史稱【三亞侵略】

1649年4月30日 大英北歐聯軍再次向萊希東歐聯軍佔領的芬蘭進攻,為了收復失土,大英王國決定封鎖海洋,不到4個月的,英格蘭聯軍收復赫爾辛基。史稱【第二次赫爾辛基戰役】

1651年6月7日 西歐爆發了規模最大的戰爭,萊希聯軍閃電佔領當時與法蘭克王國的衝突地區,此時法蘭克聯軍向萊希聯軍宣戰,史稱【盧森堡戰爭】,在此戰中,槍械首次投入實戰,後代學者將其視為世界上第一場近代戰爭。

1651年12月3日 法蘭克王國與英格蘭王國成功研發出第一把火槍,而萊希王國緊接研發出具有強大殺傷力的步槍,此時由波蘭為主導的東歐聯軍決定收復三亞地區】

1652年2月21日 東歐聯軍拿到了萊希聯軍的步槍,然而在戰術上的失誤導致,使他們成功收回三亞地區,卻也付出龐大的代價,東歐聯軍死去了將近5萬多的人,而這其中因為戰術失敗死亡人數31592人、受傷者11254人;南歐聯軍死亡人數91894人;被俘者21003人全部慘遭活埋,這場戰役史稱三亞大屠殺】。這場大屠殺造成東歐及南歐的民族衝突不斷

1652年9月11日 法蘭克聯軍在盧森堡把腐爛屍體丟進城裡,企圖也成功地造成瘟疫傳遍南萊希王國,但引起了全歐洲人民的憤怒,結果法蘭克政府屈於人權主義聲勢撤軍,英格蘭聯軍因而失去了法蘭克王國在陸地上的優勢,萊希王國趁機占領遭受瘟疫後的盧森堡。

1655年5月28日 最後英格蘭聯軍投降,萊希聯軍在大英帝國投降後宣布放棄佔領盧森堡,盧森堡共和國成立

1658年3月17日 萊希王國的北美殖民地與法蘭克王國的殖民地正式明尼蘇達~路易斯安納】作為殖民地的界線。

1661年7月3日 大英帝國為了阻止萊法在北美的壟斷貿易,於是聯合海軍實力強盛的西班牙王國阻擋萊法兩國的海上貿易路線。引起萊法兩國的不滿,7日後,英西兩國在北美的貿易權才受萊法兩國的默認

1671年7月13日大英王國改組內閣,國號為大不列顛既愛爾蘭聯合王國,並隨即宣布,向明帝國宣戰,萊希王國聲援明帝國,是為中英戰爭

1676年2月5日大不列顛既愛爾蘭聯合王國投降,簽署倫敦降約,賠償五百萬盎司的黃金,
是為聯合王國歷史上最大的失敗戰役。

1700年10月5日萊希王國對大英帝國宣戰,史稱北美戰爭,表面是為了爭奪北美殖民地引起的戰爭,實際則是為了報開放貿易的一箭之仇。

1705年11月4日聯合王國以一萬盎司黃金議和。

1733年9月12日 法國內部的共和派和君主派發生爭執,各國為避免革命延燒,決定採取【包圍巴黎365天】

1734年9月13日 法國最終決定採取投票,但僅有貴族有投票權,最後由君主派取得勝利。

1735年2月11日 各國為了持續君主體制,簽署巴黎王權約定各國有義務阻止人民革命。此條約通過後,歐洲約有近百年的和平

1773年12月16日 波士頓茶葉事件爆發,導致1775年的北美獨立戰爭

1776年7月4日 合眾國政府發表獨立宣言

1783年9月3日 英國特使在巴黎簽署【巴黎和約】,承認合眾國為獨立主權國家

1805年3月18日工業革命始於英國。

1825年1月14日法蘭克國民革命開始,另立君主立憲王室,各國措手不及,討伐無果,決議後廢除巴黎王權約定。

1825年11月23日法蘭西王國王室簽署議會授權協議,立議會為最高立法機構,議會同時將國號改為法蘭西共和帝國。

1833年5月15日-11月15日議會領袖達博倫發動政變,推翻王室,自立為帝,是為達博倫一世,於加冕同時宣布向聯合王國宣戰。為英法戰爭,雙方無條件議和。

1846年3月15日萊希國王曼爾敦。法隆鼓吹軍國主義,將國家更名為萊希帝國,是為萊希第一統合帝國

1852年5月1日-10月15日 英國倫敦的萬國博覽會於倫敦舉行

1855年5月15日-11月15日
法國巴黎的世界博覽會於巴黎舉行


0000年0月0日法國偷襲萊希帝國邊境基地,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





公會首頁

主選單
關聯資料

目前沒有資料連到「萊希帝國的歷史」。


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,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,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,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,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。
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:
。Google Chrome(推薦)
。Mozilla Firefox
。Microsoft Edge(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)

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⋯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,請將 gamer.com.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,謝謝 !【教學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