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洋孕育萬種生物,可曾憶起任何一刻潛入水裡的時光。原先喧囂於海面上的海鷗與波浪又或是風的聲音皆被抹去,只留寂靜伴隨於身邊。聽覺佔據大腦的運算被集中在視覺上,海底五彩斑斕的顏色象徵著其繁雜的生命循環。無數的死亡再度孕育著新的生命的誕生。這些生命自古以來從未離開萬物之母的懷抱,那些被我們所捨去的特徵在它們身上不斷地演化,適應了這片海域的特殊性。它們或許可以成為我們的助力,亦或是威脅極大的存在。
--MARD生態調查員
備註:此區只記載於蔚藍遺跡特有的生物,其他區域亦會出現的生物如魚人,則不特別記載。
【藻樹】
種類:植物
強度:Lv 20
棲息於此區域的植物,嚴格定義並非陸地上的樹種,這種藻類將周圍的固體,可能是碎岩或是生物的屍體聚集並且攀附在上。它們最長可以從海平面生長至海底,目前觀測的垂直最長紀錄可達300~400公尺。
這些藻類同時也是眾多海洋生物的食物之一,許多中型至小型的生物盤據於此,而當它們死亡之時,也再度成為這些藻類繁衍的平台。一旦發現藻樹,通常也代表著這個區域可能是過去王國的居住地,或著是珊瑚礁地帶。
【綠鮭】
種類:群集動物
強度:Lv 30
特殊:富能量生物
綠色的鮭型海魚,生活於蔚藍礁域的大型魚類,據說原本與米德加爾特其他地方的近親相似,具有回游到淡水水域產卵的習性,並且是當地漁民的主要漁獲。
在環境改變後似乎也徹底改變適應,完全在鹹水海洋中生活。以小型魚類為食,力量相當大,甚至能夠咬死落單的霧魚。
在交配季節,帶卵的雌魚會在約一百米深的淺水海底水草地帶游動,雄魚則位於海面下伺機而動,隨時準備向下俯衝擇偶。雌魚富含的(未受精)卵在排出後,能作為生質電池使用。
【霧魚】
種類:群集動物
強度:Lv 30
這種小型魚類最多不超過十公分.卻是兇猛的肉食類動物,特化的口腔可以輕易撕咬獵物的肉體。群體聚集的它們最多可以到達150隻上下,雖然棲息模式與食人魚接近,然而對調查遺跡的人員卻是需要極為警惕的生物。
群聚的它們具有可以在十五秒內散播約半徑五十公尺濃霧,並再發動襲擊。我從那些從事海上捕撈的水手們得知,這些兇惡的小生物被稱為"卡斯波"意思是為【海洋的災難】。每當晴朗無風的日子忽然出現濃霧時,這些水手都會立刻躲回船艙內部,偶有運氣不好的水手在船緣邊,就這樣被拖下了海裡成為了美味的佳餚。
【洋脊鯨】
種類:大型動物
強度:Lv 50
幼體最小也有十五公尺,目前觀測到的個體大約至三十五至五十公尺。其前肢與一般的鯨類不同,為向前的羽扇狀,更像是前肢的構造。洋脊鯨在古代似乎是作為泰格提亞王國的戰船使用,在些許古代的壁畫可以窺見泰格提亞驅使洋脊鯨的紀錄,然而其技術並沒有流傳下來。
在鯨骨溟漠所遺留的巨大骨架推測,最大的個體可達兩百公尺以上。洋脊鯨的地盤意識非常強烈,若踏入則會遭遇猛烈的攻擊,它們與水元素的親和力極為優秀,在海裡不宜與其正面對抗。
【烏黑鯊】
種類:掠食動物
強度:Lv 60
蔚藍礁域最惡名昭彰的自然掠食者之一。是通體黑色的大型鯊魚,成體約20~30公尺,沒有鯊魚鰭,在平穩的海面下游動,從海面上幾乎觀察不到。行動非常敏捷,懂得潛伏在陰暗處塗突襲獵物,嗅覺敏銳,若聞到血味,會悄悄接近,然後從正下方攻擊。
組織幾個測試用染血浮標便是這麼被咬碎的。由於行動迅速並且是夜行性動物,觀察資料並不多,建議若身上有開放性傷口,避免在夜晚下海。烏黑鯊會迴避發光藻生長的區域,因為那光線會讓牠們難以遁形。
【發光藻】
種類:植物
強度:Lv 20
特殊:富能量生物
生長在淺水海域,如森林一樣一株株緊挨著,並且隨波浪搖擺,生命力強健。成熟體莖幹上結有許多黃色的囊泡,發出金黃色生物亮光,在夜晚的時候,會將整片海域照成金黃色,亮度相當高,吸引礁域的小型魚群等淺海動物群集,也是少數能快速照亮烏黑鯊的生物。
發光藻成體理論上可以無限長長,但有目擊紀錄的最大長度是約165公尺,無論處在生命週期的任何階段,都不會長超過海面。拔下黃色囊泡會導致破裂,釋放出其內的黃色油脂,皮膚沾染到油脂將會引發劇烈搔癢並紅腫,若全身包裹在油脂中,可能會導致昏迷甚至休克。處理過的油脂乾燥後可做為橡皮使用。
【圈圈魚】
種類:獨行動物
強度:Lv 20
特殊:遺跡特徵(產生氣泡的環形器官)
狀似翻車魚,但腹部有一個完整的圈圈空洞,就像束直著的游泳圈那般。這個空洞總是夾著一個大型氣泡,氣泡富含氧氣,頭擠進去可提供兩分鐘左右的連續呼吸時間。消耗掉泡泡會在一段時間後重現。
生活在低矮藻樹豐富的海域,速度緩慢,很少集體行動,以藻樹的葉子為食。偶爾會見到陸地上的小型動物被奇異的困在空洞泡泡中。
【血菇】
種類:真菌
強度:Lv 30
血紅色的海洋底棲菇類,一團團簇生,成體通常有超過30珠左右。成體的大小接近靈芝,通體紅色,在蕈狀子實體中間是粉紅色,一觸摸就會釋放出些許像是血一樣的汁液。這種汁液帶有強烈氣味,能夠吸引附近的鯊魚群,並會對沾染到汁液的生物展開獵食攻擊。
由於通常生長在黑暗的海床或海底洞穴中,往往是踩到它才發覺釋放了血汁,是以為海底洞穴探險時一個明顯的威脅。小心砍下血菇,整株烹煮後,切塊食用可提振精神,幫助專注力。
【底菇】
種類:真菌
強度:Lv 30
慘白色的海洋底棲菇類,一團團簇生,似乎與血菇有基因關係,大小、生長分布也很接近。觸摸不會噴出汁液,但是碰久了會讓觸碰的部位嚴重過敏。
生長在更深的海底,通常在三百米深度之下。砍下後整株烹煮,切塊食用可加快綜合魔法力恢復的自然速度,提高冥想效率。
特殊:富能量生物
體型龐大的水母,最大目擊紀錄超過兩米大。是一種深灰色不透明的怪異水母,內層有深褐色的鬚狀構造,以及多個特別肥大的器官。這些器官有可能是生殖用途,因為當母艦水母被驚嚇時,為數大量的水螅體便會從器官中噴出,並且逃逸。
整隻水母會在水螅體噴發完後,同時變得劇毒無比,吃下他們的掠食者不出兩分鐘便會白肚翻上死掉。由於水螅體相當巨量,因此被稱為母艦水母。若捕撈到未吐出水螅體的水母,千萬不能加熱,否則會爆炸。
【閃電螺】
種類:群集動物
強度:Lv 40
特殊:富能量生物
具有放電能力的海螺,籃球般大,習性與鸚鵡螺類似,通常以8到12隻左右的小群體出現。彼此以微量電流溝通。游動時,個體與個體之間便是危險的電網區,足以電斃小型魚類,以及電暈人一般大小的生物,使其失去行動力並溺斃。
閃電螺以浮游生物為食,其電擊能力主要是防衛掠食者的手段;白天水溫較高時,水的導電能力更加,電擊的威力更強。是大洋蜂群的天敵。若利用得當,眷養閃電螺的水缸可以作為生物電池使用,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,其放電量足夠日常生活所需。
【沼氣海葵】
種類:植物
強度:Lv 50
特殊:富能量生物(注意:高度危險)
特殊:遺跡特徵(石灰質器官內的不明石質立方體,會在爆炸中摧毀)
球狀的圓鼓鼓黑色海葵植物,人頭般大,可以附著在海底岩石上,也能隨波逐流移動。是植物所以沒有任何自主意識,但體細胞對周圍的水流反應敏感,會張開密集的鬚狀結構,使其更容易被水流推動。
受到一定程度的碰撞會主動破裂,釋出內部高濃度的(推測是)石灰質與其他生物化學物質,產生劇烈的燃燒反應,強烈到可以點燃並解離海水,產生氫和氧,在點燃後的短時間內產生極大的爆炸,相當於水底炸彈的威力,足以摧毀水面船隻。
蔚藍礁域絕大部分的生物都懂的主動避開牠。
【大洋蜂群】
種類:群集動物
強度:Lv 60
蔚藍礁域最惡名昭彰的自然掠食者之一,攻擊性極高。這是一種水生蟲族,每隻只有蟑螂那麼大,但一整群的數量有上百萬,以珊瑚基座為築巢地。個體特化的翅膀演化成扁平、邊緣鋒利的水下翼,迅速游泳時就宛若會移動的刀片,整群移動時光是經過就能把大型動物瞬間切成肉條。
大洋蜂群是集體生物,具有格式塔蟲群意識,群體不受任何一個個體控制,因此除非消滅群體中大部分個體,否則群體不會停止活動。懼怕閃電螺的放電,一群閃電螺即可癱瘓一窩大洋蜂群。
【天燈魟】
種類:小型動物
強度:Lv 50
特殊:富能量生物
雙鰭特化為翅膀的小型魟魚,約西瓜大,會飛。特化的鰓能夠直接在空氣中呼吸,但必須保持移動或是處在有流動空氣的地方。具有寬而扁平的白色腹部,在夜裡會像螢火蟲一樣發出黃色的生物螢光,宛若天燈。
那光度非常大,足以吸引海水中有趨光性的水生蟲族,又因為其有順風飛行的特性,偶會被王國的人作為暫時導引風向的領航員。以海中浮游生物為食,進食時必須撲入海中。天敵是烏黑鯊,特別喜歡牠們體內豐富的螢光脂肪。
【凹殼龜】
種類:大型動物
強度:Lv 50
殼上有一橢圓形凹洞的大型綠色海龜,身長超過三個成人。凹洞裡通常棲息著其他魚類,或是填滿了海沙,生長著其它海洋植物,如藻樹、活躍珊瑚甚至血菇。凹殼龜性情溫馴且移動緩慢,對四周發生的事反應遲緩,所以經常發生與小船的碰撞事件。
這種海龜龜殼和皮膚都非常堅硬,力道足夠甚至可讓撞來的小船破損毀壞。會在月圓之夜爬上沙灘產卵,並且密實的掩埋。最有威脅的一個例子是承載大洋蜂群巢穴的老年凹殼龜,相當於海洋生物的「航空母艦」,威脅性十足。
危險凹殼龜承載目擊紀錄:
【結樹魷】
種類:掠食動物
強度:Lv 60
特殊:遺跡特徵(膨大的腦)
特殊:疑似改造物(真社會性)
蔚藍礁域最惡名昭彰的自然掠食者之一。是爬上岸,適應路地環境的魷魚,行動敏捷,體型約一個成人大。牠們棲息在沿海的熱帶濱海樹林的樹上,偶爾也會生活在遺跡內部,演化出類似蜘蛛一樣的習性,會以黏液組成的細絲結網。
這些網在陽光照射下幾乎是隱形的,黏性極高,一旦獵物被黏住並掙扎,掙扎的動作會使獵物慢慢被網吊上樹,然後被掠食者帶吸盤的觸手團團捆住,直接塞進體內消化。當有危險時會將黏液作為投射物噴出,足以將敵人黏在地上動彈不得,本體再像猴子一樣,以觸手捆住樹枝擺盪脫逃。
【活躍珊瑚】
種類:植物
強度:Lv 30
怪異的珊瑚群集,主要生活在淺水區的海底。不製造堅硬的珊瑚石,而是以柔軟類似藻類的組織為主,並且生長/壞死的速度極快,前面在生長,後端在壞死,看上去就像在爬行一般。珊瑚蟲的主食是浮游生物,當局部海域食物缺乏食,便會「移動」到食物充足的地區。
【珊瑚人】
種類:變異魔物類人生物
強度:Lv 70
蔚藍礁域第一個被認定是魔物的生命體,是由活躍珊瑚構成的人形,似乎有比活躍珊瑚更快的成長/壞死速度,並且能出現在岸上。不動時看起來像一般的珊瑚,接近時會快速活化並「站起」,突襲靠近者,在行為模式上類似喪屍。組織對於珊瑚人所蒐集的資料還不夠多,只知道或許與古文明遺民有關聯性,需要更多觀察方能有可靠結論,觀測時請務必小心。
根據王國將軍克萊斯特,以及從祭團處透析的資料顯示,珊瑚人曾經是古泰格提亞國的居民和士兵。將軍與至高祭司都對其保有記憶!他們因為不明原因轉變為珊瑚人,不排除轉變的基礎就是活躍珊瑚。
然而,並非所有的珊瑚人都是古人,那些直接忠誠於伊薇菈的才是。其他比較一般的珊瑚人,很可能是在「大災難」以後才生成的,不聽命於祭團,但受那些忠誠的珊瑚人(祭團稱之為水僕從)控制。無論如何無法控制的珊瑚人,則算野生魔物。
【潘加里希虎】
種類:變異魔物
強度:Lv 75
蔚藍礁域第二個被認定是魔物的生命體,僅在深海、廢墟遺跡被水淹沒的深層、或無月黑夜的叢林中有極少數目擊紀錄。
身長大約一個半到兩個成人長,外型類似黑毛老虎與龍蝦的聚合體,但是融合得非常徹底,除了頭部勉強接近虎頭以外,身體具有一節節的構造,以及至少十條對足。身體與對足的表皮全長有毛,並且有一般龍蝦殼沒有的軟度,看上去就像虎皮和毛髮,但是眼睛不同於任何已知的哺乳生物,而是純白色,無瞳孔構造。
潘加里希虎非常兇暴,機動性極高,能在水中和陸地上移動。水中游動的方式近似烏黑鯊,甚至連行為模式都有模仿的跡象,陸上則是攀爬和跳躍前進,速度超過一般人跑步。攻擊和進食時,頭部會從「嘴」張裂開成六辦,並帶尖牙構造,咬合的力量似乎能切斷手腳,雖然還沒有這部分的目擊紀錄,請盡量避免與之接觸。名字源自第一次目擊牠時所在的沉沒廢墟,刻在鄰近石碑上的名字。
【半死鯊】
種類:變異魔物
強度:Lv 70
特殊:遺跡特徵(鈍化大洋蜂群的囊狀器官)
特殊:疑似改造物(生長速度)
蔚藍礁域第三個被認定是魔物的生命體,推測是受到戰爭能量吸引,突然大量從漩渦海域中出現。是一種大型棕色鯊魚,身長約六個成人長,有五對鰭。
半死鯊總是處在非常支離破碎的狀態,牠們的身體布滿各種不規則傷痕,有些甚至露出不完整的內臟和骨骼,但每一個目擊個體都非常有活力,而且總是極度飢餓。在那些傷口不時有大洋蜂群湧進湧出,偶爾會製造新的傷口,明顯的寄生行為,推測一隻半死鯊身上有三到四團的蜂群。蜂群也會攻擊宿主的獵物。
MARD生態觀察員有幸目睹剛出生的半死鯊即被蜂群「寄生」的情形,這似乎是一種無法避免的共生,推測是某種酶大幅抑制了蜂群啃食的速度,加上其本身快速的生長力,這種畸形的共生才得以存在。根據採樣研究,半死鯊並非不死生物。
【靛蛇蛛】
種類:變異魔物
強度:Lv 75
特殊:遺跡特徵(蛛狀足的足尖)
特殊:疑似改造物(同類相殘性)
蔚藍礁域中第四個被認定是魔物的生命體,主要活在水中,但在陸地上也能行動和生存。通體靛色,長如蛇,頭部口器如蟲類,最大有約十公尺長,寬度如成人的腰,但在接近頭部的區段有四對蜘蛛般的腳鉗用以夾住目標拖入水中,在以長長身驅纏繞拉扯,溺斃或攪死獵物。
懼怕洋脊鯨,不具同類識別的能力,會無差別攻擊身邊的同類,優先程度甚至高於其他物種,所以數量眾多的時候反而威脅較低。然而一旦數量減少,威脅指數就會量級增加。活到最後的靛蛇蛛往往是最強的,如蠱毒實驗的結果。
有證據顯示這種魔物是「水屬性」,雖然非常難以識別。牠們的蛛狀足尖端在水中擺動時,可以以視覺上不合理的方式切斷游在周遭的物體。推測是某種「水刀般的法術」。具體機理尚無從得知。
【屍胺龍】
種類:變異魔物
強度:Lv 90
特殊:遺跡特徵(大概來自產生屍胺的器官,很可能是骨板)
蔚藍礁域第五個被認定是魔物的生命體,現階段目擊紀錄只有一次,但過程相當完整。
是一隻巨大(身長約四十公尺)、通體藍色覆蓋鱗片、皮厚肉粗、背上還有硬質骨板的爬行生物,也有人以其身體特徵分類為水龍族。脖頸相當長,四肢為槳狀鰭,有點類似蛇頸龍。游泳速度快,運動非常有力,可撞毀海底的礁石柱。
領域性極強,不輕易離開被認定是領地的範圍。能夠從身上釋放濃度極高、總量極大的「屍胺」進入水中,久久不散。全力釋放時,接近的小型生物會全數立刻被毒斃(推測會成為食物),周圍的人類、其他類人生物甚至珊瑚人也可能毒發休克致死(珊瑚人死因未必是休克)。水面上會壟罩一層灰色暗雲,瀰漫地獄般絕對無敵的猛烈屍臭味,足以中斷範圍內王國軍艦全部的作戰行為,使其暫時撤出該處。這也是唯一那次目擊的結局。
由於太毒和太臭,沒人見過這種魔物怎麼跟冒險者「互動」。
【洞洞菇】
種類:變異魔物(植物)
強度:Lv 80
特殊:遺跡特徵(透明蕈盤)
蔚藍礁域第六種被認定是魔物的生命體。直到觀察到「動作」以前,調查官們仍在辯論這到底算不算是魔物。
是展開能到15米寬的巨大水底盤狀蕈類,分布範圍較廣,僅存在於洞穴中,但在巡禮者的海窟的天然洞窟部分密度最高。蕈盤為透明結構,在黑暗水中發出螢綠光,雖龐大但仍能隨水流飄擺,頂部中央有個一公尺多寬的大孔洞,蕈柱是中空的,孔洞不時往上散出粉塵般的孢子。
曾有一名MARD田野調查員接近欲取樣,突然從孔洞中出現一通體慘白、柔韌、無眼、有力的蛇或鰻魚,一口咬住調查員的頭和肩膀,將他整個人拖入孔洞內,只留下紅紅的血。頭幾次大家認為那白蛇是寄居生物,多次投放獵物測試後,才確定「白蛇」是巨蕈身體的一部分,底部連接基座,平時縮於孔洞中,伺機捕食。
從此便被認定為魔物。為了紀念那個被吃掉的調查員,組織決定維持他當初建議的這種生物的命名。
【珊瑚人魚】
種類:類人生物
強度:Lv 80
特殊:疑似改造物(合體性)
珊瑚人的上半身與某種魚類下半身融合而成的生物,魚類下半身僅是形狀接近,其組成也是跟上半身相似的珊瑚塊。只在黑暗的水中存在,只獨立行動且完全忽略同類,數量稀少。
平時被動,但對不自然發亮的物體反應敏感(非生物螢光),會嘗試將光撲滅。對祭團控制的珊瑚人帶有強烈敵意,會傾向將之摧毀,並且搶走他們的珊瑚殼武裝。似乎曾有目擊上半身是魚,下半身是人腿型狀的變體,行為模式相同。王國與祭團開戰後,在深夜的海中出現。
已知保留一定程度的智慧,但行為模式相當原始。停留在鏡像祭壇的個體被吉絲.可桑稱為「先人」。其右手上,有與「代行者」形狀相似的叉戟,由跟身體相同的珊瑚殼構成。可桑覺醒後,似乎能夠與其溝通。
疑似由古代巫女變成。
【幽靈蜂群】
種類:變異魔物(群集)
強度:Lv 80
特殊:疑似改造物(時空穿梭性)
蔚藍礁域第七種被認定是魔物的生命體。與大洋蜂群相似的格式塔水生蟲族,只在深淵和附近海域出現。單體大小比蟑螂大一點,不過群聚的規模較大洋蜂群多,每一隻個體幾乎為透明,並且在黑暗的水中發出靛藍色生物螢光,遠看去宛若海裡的極光。
比大洋蜂群更加兇暴,若與半死鯊共生,會驅逐一般的蜂群,通常只能有一團共生。特殊的身體組成使其免疫閃電螺放電。
在水裡移動時,群體中許多個體會「短距穿梭」,瞬間出現在相對不同的位置。組織以遠距離投放染色劑證實這一點,觀察到部分被染色的個體,瞬間移動到別的位置,用於包抄獵物或繞過障礙,但不會因此分開撕裂群體。目前不清楚穿梭是空間性的還是時間性的。
【沈船蟹】
種類:變異魔物
強度:Lv 85
特殊:疑似改造物(體積)
蔚藍礁域第八種被認定是魔物的生命體,是體積龐大的藍色寄居蟹,體長約20~30公尺,以沉船為殼,數量相當稀少。先前因為全數處在休眠狀態,故組織沒有探查資料,直到近期蔚藍礁域的活動白熱化才一一甦醒。
具有兩對鉗,一對大一對小。大鉗用來移動和剪開沉船殼,小鉗用來挖土和夾取食物(如人類般體型的生物)。會攻擊嘗試搜索沉船的冒險者,在殼短缺的時候,也會襲擊海面上的船,破壞後收為己用。
【深淵堡礁】
種類:變異魔物
強度:Lv 85
特殊:疑似改造物(微型生態)
體積龐大的鱟魚狀生物,約80公尺長寬,只生活在深淵邊緣,甲殼厚但全身透明,並且發出靛藍色的生物螢光,身體下方為大量小鰭肢,後部則拖行的尾狀構造長度達100公尺。只有一個個體,行動模式非常固定,只沿著深淵邊緣(約300米深處)順時針繞大漩渦移動,平均秒速4公尺,不靠近也不遠離漩渦中心,是深淵漆黑海域裡最大的光源。
甲殼內大部分的空間並非身體器官,而是一個完整個植物生態系。藻樹、珊瑚、菌類、甚至發光藻等生長在其中,也有穿梭其間的魚群,構成一個微型森林,也是整個深淵海域唯一有植物生長的地方。
堡礁的頭部有一大型口器,張開時孔徑可寬達5公尺,並將前方的水和物體強力吸入。口器大約每數分鐘會開啟一次,只進不出。小型魚類若要游出需要極大的力氣,但事實上沒有必要,因為堡礁內食物充足,也缺少危險,唯一的威脅是偶爾進入的蜂群。儘管如此,堡礁本體並不進食,僅能推測所有的能量都來自體內植物和微生物的化合作用。雖分類為魔物,但沒有敵意,只會被動吸入前方的一切東西。
似乎被複數珊瑚人魚作為棲息地或休息地。
(視玩家探索進程及活動更新更多生物資訊)
【MARD前進基地】
由MARD先遣隊在島上建立的據點,投入的資源數量相較第一次的浩大而言可說是簡陋無比,然而基本設施仍然勉強維持著運作。
【王國據點】
(待開放)
【泰格提亞首都廢墟】
沒落的城市在海平面上展露著其冰山一角,海風將裸露的尖塔侵蝕得有如隨處可見的岩柱一般,更可見到大量的苔蘚佈滿表面。潛入水裡,寂靜之中只可耳聞魚類游動的喧囂之聲穿越整齊排列的街道,它們自在的身姿穿梭於樓中的縫隙之間。
從上射入的陽光折射著這個過往水上都城的美麗泡沫如同幻想一般。浸於水中的王宮可見鏽蝕的斑跡與剝落的裝飾。而那有著巨大三獸頭的蛇所盤繞的巨卵的建築又是作為何用,目前則不得而知,只知道裡面布置著許多由教國設下的魔法陣。
【水神殿的遺址】
海面之上的此處破敗程度相較其他王國遺留的痕跡而言,更為古早。踏入荒涼的廢墟,露天中庭布置著圓形的池塘,內部的青苔爬滿了整個池子,除此之外還發現了疑似女神像的青苔石頭。這裡恐怕是更為古老的信仰,只是那些象徵都已經被抹去,這些青苔也並非活物,只是作為化石但保留了原本的顏色。
【鯨骨溟漠】
位於北面海洋底層的沙漠,在此恐怕是過去王國戰爭後所留下的遺址,又或是什麼而不得而知。可以發現大量的金屬器具埋沒於這裡的沙子底下,又有許多洋脊鯨的骨架沉於此處,莫非曾經遭受了什麼外敵侵入?
【巡禮者的海窟】
於首都廢墟附近海底峽谷發現的海底洞窟,從洞窟裡的虛空之中吹來的風聲就像是虔誠信徒的低誦聲一般。自鐘乳石上滴落的水聲有如計時的沙漏一般,可以看到一些古代文字殘存於一個平整的牆面上,同樣的也暫時無法解讀其意義。
【水沒遺城址】
於首都廢墟更外圍的城市廢墟,卻是完全沉入了海底之中。大量的藻樹已經在此生根,因此也有許多海洋生物於此棲息。由於藻樹會蒐集攀附物的本能,不少舊王國所使用的道具或許就潛藏在盤根錯節的藻樹底下,然而此處也是肉食狩獵者棲息的場所之一。
某些建築內部是完全隔離水的地帶,其玻璃的厚度至今仍沒有絲毫破損,或許可以作為一般的探索,但仍然要小心那些仍在此活動的生命。
【大漩渦】
自古以來存在,水流永不停止的大漩渦,與氣泡廢港合稱「不死的礁域」,環境險惡,會影響船隻航行方向,故MARD甚至交戰雙方都會主動避開這片區域,現階段的探索極限是以漩渦為中心周圍半徑一公里的範圍之外,地勢比較平坦的深淵棚架。組織對其理解極少,以聲納陣列探測結果顯示海底地形急遽向漩渦中心下降,形成漏斗狀海底深淵,探測到的深度超過三公里。最中心推測是一個海底陷坑。
作為MARD正式委託的冒險者特工,每一人都會被分配到一些需要完成探索的目標遺跡。組織對如何完成這些目標遺跡並沒有嚴謹的限制,採取放任主義,相信冒險者能夠完成它們。雖然一年前的遺世行動是失敗的,但失敗的人並非冒險者,他們確實在有限的時間內,為組織調查出可觀的有價知識,因此冒險者可將本次行動視為遺世行動「探索」的直接延續,決定好目標後,即可展開探索。
--MARD調查官辦公室
【遠古沈船】
興趣點:湛藍殘片發現地
MARD前進基地島嶼的西北面,有一片寧靜的海域。這裡的海底主要是沙,最深的地方不到150米,然而這片海底有為數眾多的古代沈船。小至舢舨,大至風帆戰艦,大約有三十幾艘沈船在此,皆已腐朽並且長滿水生生物。奇異的是,絕大部分沈船船頭的方向都是朝往蔚藍礁域的反方向,就像是在啟航的途中沉沒一般......
調查關鍵字建議:船艙、貨箱、遺骨、羅盤
【沉沒房舍】
位於水沒城遺址外圍地區的沉沒房舍,為兩三樓高的塔式建築,可能是瞭望塔,連接旁邊比較矮的房屋。整個建築沉在一百米深的海底,明顯低於周圍的地形。
不合理之處在於這類塔式建築原先應該要位於高處,卻出現在這裡,並且建築本體除了正常水底腐朽龜裂以外,沒有地震等改變地形會造成的崩落跡象。或許怪異之處在於建築物本身......
調查關鍵字建議:瞭望塔、庫房、地下室、密室
【沿岸溶洞】
興趣點:水神殿周圍
水神殿遺址所在的島嶼南岸是一片岩壁,岩壁接觸海平面的位置因為長久的侵蝕而內縮,其中幾處更是往內侵蝕成有深度的溶洞。初步偵查在某幾個溶洞洞口發現人工開鑿的痕跡與建築物地基遺址,這些溶洞在古代肯定被用做某些特殊用途,想要了解更多,只有一種方法......
調查關鍵字建議:墓葬洞、避難洞、封存洞、通道
【沙坑遺址】
興趣點:湛藍殘片發現地
與王宮遺址遙遙相望的島,其東岸是大片平緩的沙地。沙地某處有一不自然的圓形凹陷地帶,寬度大約有200公尺,凹陷最低處是一個40多公尺的天坑,天坑最深處低於海平面50公尺。從上方望下去,可以看到許多灰色岩石做成的人俑,手執武器和法器,呈放射狀面向周圍,但是被包圍在中心圈圈的位置卻沒有東西。這又是什麼意思......?
調查關鍵字建議:考古、文物、儀式、藝術品
【叢林危樓】
興趣點:湛藍殘片發現地
冒險者初遇騎士長的那座島上,長滿熱帶沿岸叢林植被。在叢林中有不少遺跡,但大部分的建築都已崩塌,或者被周圍植物的莖幹密集包圍。其中就是這座建築遺跡,爬滿青苔,裂痕滿佈,搖搖欲墜。然而站在遺跡前方,能不時聽到有節奏性的「叩、叩」聲響從建築物內部傳出。建築物內非常暗,自然光都被樹枝擋住無法從外部觀察。想要探知,就必須要有勇氣......
調查關鍵字建議:風、生物、機關、難以解釋的現象
【發光藻森】
位於蔚藍礁域東南的海域,是一整片的發光藻生長地。然而不自然的是這些發光藻彼此間隔10米,整齊的排列在地勢平坦的淺水海底,明顯是某種種植,似乎是古文明種植藉以安全採集囊包的方式,種植林周圍的海底有少許水下結構,可能是古文明囊包採集人暫時存放收穫之處。如今古文明已經滅絕,這些種植的發光藻卻留下來,是什麼原因使這些發光藻存活那麼久,卻又難以大量繁殖,改變地貌......?
調查關鍵字建議:種植區、動線、洋流、夜晚
【廢棄哨站】
位於東面海域,比較靠近王國大本營,是一年前MARD撤離時荒廢的水下基地其中一座哨站。是碉堡類型的建築物,處在半崩毀的狀態,半淹於水中,碉堡的門洞開,不時有魚群出入,儘管荒廢很長的時間,但當時走的匆忙,很多物品肯定來不及拿走。出乎意料的是在夜晚經過的時候,居然看得到裡頭有閃光......
調查關鍵字建議:監視室、檔案櫃、儲物箱、發電機
【日晷祭壇】
興趣點:湛藍殘片發現地
叢林危樓之島的北側有一處傾斜向上的高地,海拔超過兩百米,盡頭處是陡峭的斷崖。斷崖上是一處古老的石柱遺址,正中間有一座圓形的金屬日晷。日晷嚴重生鏽,並且爬滿青苔,但依然在每個晴朗的白天提供準確的時間陰影。祭壇遺址的周圍有數量可觀的沉睡珊瑚人,它們確定是活的,且無論如何不會「醒來」,然而,初始的觀察都發生在日間,還未在夜間時靠近這裡......
調查關鍵字建議:時刻、日夜、幸運、俯瞰風景
【氣泡廢港】
古文明「首都」島嶼的西南側,是一座沉沒已久的海港。現代的海岸線全是半淹沒的房屋,普通船隻難以停泊,更危險的是海港不斷的冒出密集氣泡,靠近的船隻會失去浮力並迅速下沉。組織在這裡損失過兩艘調查艦。據說氣泡亙古不變,幾世紀以來從未消失,與「大漩渦」並稱「不死的礁域」。組織不期望冒險者在這裡得到調查結論,觀測目的以研究船隻安全靠岸為目標。
調查關鍵字建議:密集氣泡、沉沒海港、漆黑海域、小漩渦
【化石塔】
興趣點:水神殿周圍
位於水神殿與遺落城鎮之間小海峽,深度約兩百多米的海底平頂山上,是一座分節分段、五十多公尺高、微微傾斜的塔式建築。其風格與水神殿接近,表面黏滿了藤壺的化石,層層堆疊,遠遠看去像被淹在水下的巨大白蟻塔。
每一節高度約五公尺,塔身上有大量對稱的孔洞,可游進一人。根據水下機初步的採樣調查,從孔洞中流出的海水具有輻射性,是高能量的跡象。目前建築物並沒有任何運作的徵貌,也許,它曾經是……
調查關鍵字建議:能量、供應、儲藏、樞紐
捲入戰爭的機率:高
【浮印迷宮】
興趣點:水神殿周圍
海底平頂山的南側底部,有一身藍色、不自然的矩形門廊框,門廊框中間有一個洞,可以並行通過塞人。洞內完全漆黑。點亮光,照得兩側牆壁是深深的藍色,似乎會吸收光線,任何光線僅有三公尺的有效範圍,夜視能力亦無效。
聲納探測的返還結果發現這裡似乎是一座沉在水底迷宮,廊道彼此九十度垂直,規模龐大,目前尚不清楚有沒有分上下層。身藍色的迷宮壁上有浮印砌塊,但年代已久被侵蝕嚴重,辨識困難。可惜輝煌的歷史就這樣被埋沒……
調查關鍵字建議:囊包採集人形砌塊、水上走人形砌塊、花圃生長人形砌塊、洋脊戰船人形砌塊、獵龍人形砌塊、水神人形砌塊、船團形狀砌塊、日晷祭壇砌塊、格拉德天際線砌塊、鏡像浪花砌塊
捲入戰爭的機率:低
【蛇蛛巢穴】
興趣點:水神殿周圍
水神殿沼澤島西南岸,島上離戰火衝突水神殿本體最遠的位置,有一整片半淹沒在沼澤湖裡的環形建築。建築占地極廣,雖然沉默,但從上空俯看仍可清楚辨別。湖本身透過地下涵洞與海連接,所以水是海水。
這裡非常貧惡。陸地上看似平靜,其實水中全都是一種叫靛蛇蛛的魔物。這些魔物總是在自相殘殺,但繁殖同樣快速。靛蛇蛛有出現在蔚藍礁域其他地區,但這裡有不尋常的密度。或許遺跡本身……不,你不會想來的。
調查關鍵字建議:農田、灌溉、繁殖場、失控
捲入戰爭的機率:低
【圓形鐘頂】
興趣點:水神殿周圍
位於水神殿東南方的一百五十米深的海底平原,是一系列這種圓頂式的建築,數量相當多。建築間以石柱裝飾隔開,甚至還有街道、種植區遺蹟、和半垮大型建築(推測是公共空間),但看整體的布局像是一開始就蓋在海底,不是被淹沒。
所有建築物的共通點就是圓形鐘頂,開口接朝下,估計是藉此保留空氣。深入少數幾間「房屋」,其中一座確實保有空氣(很重的霉味)。這顯然是一個可供居民長期居住的聚落,且它的位置肯定不是毀滅於波浪。可以初步判定,所謂的大災難並非海嘯……
調查關鍵字建議:密集溝渠、重物移動裝置殘骸、海水淨化裝置殘骸、空氣交換裝置殘骸
捲入戰爭的機率:中
興趣點:漩渦遺址
緊鄰著大漩渦西側深淵邊緣的海建築遺跡,遺跡的位置深度三百米左右,所在位置相當黑暗。深藍色的建築物呈某種弧形狀,整體相當平滑,缺乏邊角結構。堡壘結構面向深淵的那一半被異常工整地切開,切口與深淵崖壁大致平整、平行,因此可進從那裡進入建築物內部。但由於面向漩渦水流,從切面進入相當危險。
堡壘正面沒有門,但有裂開的縫隙可進入,內部似乎有三層以上、長形隔間結構,似乎是某種儲藏空間。這是聲納陣列探測的極限,冒險者前往請務必謹慎……
調查關鍵字建議:直走廊、環形走廊、蜂群巢、散落裝飾
興趣點:漩渦遺址
自東方通往漩渦深淵的海底棚架,約四百米深處,有一道約三十公尺深、四十公尺寬的V字峽谷,峽谷一路往深淵延伸,所在位置相當黑暗。峽谷中,有相當密集的不規則螺旋狀岩石或礁石結構,從一側峽谷壁伸出,纏繞翻捲後,沒入另一側峽谷壁。結構最粗處大約兩公尺寬。
以結構的不規則性和所在的環境推測,這很不像是人造物體,但其形狀又遵循某種重複的規律……
關鍵字調查艦異:半死鯊卵、生物螢光、能量、鑲嵌圖騰
興趣點:湛藍碎片發現地
興趣點:漩渦遺址
自北方通往漩渦深淵的海底棚架,約兩百米深的傾斜地勢上,散落一座破碎的圓形祭壇遺跡。遺跡的形狀與樣式跟日晷祭壇非常相似,大小規模也差不多,但是應該裝著金屬日晷的石盤是空的。從遺跡的散落情形來看,原先似乎不在現在的位置,很像是「掉」過來的,也讓人覺得,類似的祭壇,或可能有更多。
相同的事,周圍也有沉睡珊瑚人,且數量似乎比日晷祭壇還要多。然而,這裡已經相當黑暗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