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加入

柳與暮|Willow with Twilight

會長:eee870613 / 不透光開設日:2015-01-02 22:32:06

  • EXP

  • 資金43066  
  • 招募制度:審核制
  • 成員:102 人
  • 昨日人氣:0

延伸閱讀01 詩人杜十三

推上精選編輯

近期編輯:sakura777 ...看更多

說到形式上的實驗,一定要提到的詩人有好幾位,這幾位作品可能已經很難找到了。也很難單純以某一項的形式來歸類,杜十三就是一個得特別介紹的詩人。

先介紹一下詩人的資訊:

杜十三,本名黃人和(1950-2010),曾任地磅工人、高中理科教師、廣告公司設計師、化妝品公司藝術指導、雜誌社總編輯等。

曾獲國軍新文藝運動陸軍文藝金獅獎新詩首獎、時報文學獎散文獎、《創世紀》四十年詩創作獎、中國電視公司全國歌曲創作比賽首獎、年度詩人獎、中國文藝獎章新詩獎等獎項。

著有詩集《人間筆記》 (1984),《地球筆記》(1986),《愛情筆記》(1990),《嘆息筆記》(1990),《愛撫》(1993),《火的語言》(1994),《新世界的零件》(1997),《石頭因為悲傷而成為玉》(2000)。

其中的《地球筆記》在詩集挖洞,放入了卡匣式錄音帶,內容是杜十三寫詞,與名歌手合作的詩歌曲專輯,同時也是台灣第一個多媒體詩集,第一本有聲詩集。當時這樣高難度的印刷品還是由時報出版社出版,可說是空前絕後。

《愛撫》則為純手工詩集,《火的語言》則是千行長詩集。《石頭因為悲傷而成為玉》則將金屬與玉石材做為詩集材質的一部。

另外,杜十三對於國家社會議題有相當高的專注,甚至在2005,打公共電話恐嚇當時的行政院長謝長廷而有被逮捕的經歷。



以下轉自詩人林德俊描述杜十三的文章:

<杜十三是個好主意> 林德俊
 
1950年生的杜十三於2010年時滿60歲,該年6月他出版了一部總結其個人文學藝術成就的論述集子《杜十三主義》(文史哲),同年9月《創世紀詩雜誌》並以16頁銅版紙彩頁推出紙上「杜十三藝術創作特展」,刊載其重要視覺詩及立體化詩歌作品。緊接著9月15日杜十三意外病逝於天津旅次。這一系列事件發展得有點詭譎,彷彿杜十三在為自己人生的終局「鋪路」,一切微妙的「先聲」預告著他生命的休止符。

杜十三過世後不久,中毒的電子信箱仍不斷自動發出信件給文化界諸友人,不禁令人懷疑,這該不會也是詩壇鬼才杜十三事先安排好的一齣「形滅而質不滅」的行動藝術,為他的告別增添黑色幽默和離奇色彩。

杜十三是擔心自己被文壇遺忘了吧?
一位跨界詩歌的文化踏查者如我,絕對忘不了、也不該忘了這一號奇葩人物。冠在他頭上的封號和形象何其多:鬼才、怪傑、點子王、八爪章、九命貓、千面人……他兼通文學、藝術、音樂並善於融多味於一爐,可謂台灣從事跨領域創作「記錄最繽紛」的一人,舉凡出版、展覽、演出、活動策劃,他都想玩,孫悟空七十二變,姑且不論是否樣樣變得精,他畢竟跑得太前面,1980年代杜十三在視覺詩、裝置詩、行動詩所發出的「先聲」,當時是驚人之舉,於今仍是值得借鏡的源頭活水。
在介紹杜十三打造的啟發性案例之前,得先從他的性格談起。據他眾多友人的可靠消息指出,杜十三壓根不是個適合共事的人,不拘小節,走不慣正道,要他行事規矩簡直是找他麻煩,他的行事不規矩屢屢給共事者帶來麻煩。但把這樣的性格放到創作上,則「行事」不規矩立刻轉化成「形式」上的高調,不按牌理出牌正是「創意」的原理。

「形式」便是他留給玩詩後世的最大遺產。而形式確實可以逼出內容,將抽象的觀念具體化為實踐。形式思考的先行,使得他在同代一票優秀的詩人群當中,異常鮮明,輕易就被指認出來。
1982年「杜十三藝術探討展」,以郵遞的方式展出其繪畫、新詩、散文、劇本、歌曲、攝影之創作與「複數型作品」,並徵求意見回函。這樣追求讀者反應,並將讀者反應「設計」為展出內容的行動,杜十三在那個年代領先群倫。他雕刻了一個立體木門,作為此行動的主要象徵,接著將此「原型」運用攝影、製版、印刷技術,「再創作」成光影、色彩、質感不同於原型作品的「複數型作品」。複數型作品的觀念,如今成為平常之觀念,電子載體、數位藝廊作為文藝創作傳播通道的正當性已無庸置疑,今昔對照之下,杜十三當時的形式實驗真有先見之明。

他在1984年出版的《人間筆記》略修正先前散彈槍式的出擊策略,專注進行新詩、散文、繪畫的平面整合。其精采重點在於現代詩的視覺藝術化,文字詩句與超現實畫並置呈現,營造一種共鳴甚至交響的效果,書中超現實的畫幅被稱之為「詩畫」。
到了1986年的《地球筆記》,杜十三正式邁入了「詩集工藝」時代,此書號稱台灣第一本有聲詩集,書中挖空了內頁上半部,嵌入一卷詩歌錄音帶(第十七頁出現一行文字:「錄音帶聽完後請儘可能放回書內,以免書本感到孤單」,把整本詩集裝置也納入「以詩論詩」的後設遊戲)。雖然作者本人一再強調這部作品結合圖、文、聲音與行動的「多媒體」特質,但其最亮眼也最能流傳久遠的應是這部詩集的「整體造型」而非聲音曲式或特定圖文。21世紀的詩人們在詩集造型(裝幀美術設計)上不斷推陳出新,古董級的《地球筆記》跟許多小它一、二十歲的「後代」相比,依然毫不遜色。

整個八、九○年代,杜十三不獨善其身,還與眾多深具跨界性格的詩人、藝術家合作,在詩歌活動史立下里程碑:詩人畫會藝術上街展(1983)、中義視覺詩聯展(1984)、中國現代詩季(1985)、詩的聲光(1986)、詩的俱樂部(1986)、貧窮詩劇場(1987)……諸多活動,形式特出、觸角廣泛,實驗新方法之餘,也有向大眾招手之企圖。不過詩之小眾化已是大勢所趨,這些活動的「結果」並不如表面宣稱的那麼光明,詩人們或得認清:詩當然是生活,但生活之詩不見得通俗,不通俗化便意味著大眾化之不可能。

2000年《石頭悲傷而成為玉》手工限量版(另同步出版搭配有聲CD的平裝版書冊)是杜十三創作生涯又一波高峰,其綜合型、多元化創作的特質持續發光發熱。書的外型:不鏽鋼片封面,仿經摺本,攤開如綿延不絕的畫卷,連書側也暗藏狀似聲波或水紋的墨跡;書的內裡:一首詩就是一片風景,分行詩、散文詩之外,視覺詩(詩畫、圖像詩)及手抄詩、立體作品翻拍,令人目不暇給,詩作的排版、字體樣式和顏色變化也都巧心設計,其中一首〈月蝕轉日蝕〉以螢光粉印製的字須在黑暗中閱讀才得以辨識。

這本書可謂杜十三個人創作最具代表性的集成,「詩」和「書」的形式趣味玩到了極致,以致後來雖有其他詩人在「詩集工藝」上端出新意,難免或多或少沾染此書在形式創意上的影子。可以說,他以將近二十年(1982年至2000)的時間,立下了「杜十三障礙」,那是後人難以輕易超越的框架。他把材質思考引入文學作品最主流的傳播通道「實體出版」,使得以往只能現場觀賞、即席參與的裝置詩、物件詩,有了可以帶回家「撫觸」的可行平台——裝置化、物件化的書。比之2000年前後盛行數年的「電腦(網路)超文本詩」以及2010年前後逐漸浮現的「影像詩」潮(以數位攝影工具為主流),即便「數位」在「大量傳播」的效應略勝一籌,在「手感閱讀」方面卻難出其右,所以「電子」、「數位」絕非「紙本」、「實體」的替代性方案,不如說是各擅勝場。

十九世紀法國象徵主義文學大師馬拉美的詩集《骰子一擲》(1897)將字詞像星空一樣排列,把詩帶離線性傳統,啟動了文學圖像化、空間化超過一世紀斷斷續續的波瀾。在台灣,有杜十三孜孜矻矻一路走來完成了「具體詩」的在地版演繹。與達達主義等西方前衛先行者不同,杜十三的文本是高度現實主義而關懷社會的,其文字內容並不難解。
雖然理論功夫不強的杜十三並未發展出體系精密的跨界詩論述體系,但他能不斷以創作實踐給出引人注目的案例,讓其「第三波文學」的理念不至於空洞;而其反覆提及的操作型概念——「再創作」、「複數型/化」,確是指稱跨界文本生產過程的「好用」詞彙。藝術是做出來的,不是說出來的,杜十三行得漂亮。

杜十三,文藝與傳媒的多妻主義者,因不安於詩,而得以立足於詩。一位務實的行動派詩人,必定懂得為自己的行動留下記錄,杜十三深諳此道,在《行動筆記》(1988)斷版多年後,他終於推出《杜十三主義》(2010)。1982年的「杜十三藝術探討展」,他以自己的名字出發,到2010年他不得不以自己的名字終結(意外病逝)。相對於高行健瀟灑提出「沒有主義」,杜十三以自己的名作為一種主義,勇氣十足,幾乎到了狂妄自大的地步。

一堆「主意」的集合是否構成了一種「主義」,一時之間還難有定論,但相對於安分守己的詩人,他的躁進燃給了詩壇火花,這火花在新世代詩人身上已是遍地開花。具備大膽創新的實驗/實踐精神者不乏其人,只是許多一樣躁進的新世代詩人渾然不覺「杜十三障礙」的存在,這在創作上是危險的。自以為創發了前無古人的餿主意和鬼點子之前,千外別忘了考察一下杜十三,你的點子是否比他更餿、更鬼?

就在當代文學藝術手法已脫離自閉主義和獨裁主義,一切形式多元化到了極點的當下,我們得重新思考詩之形式定位。一旦「跨界」成為常態,也就無「界」可「跨」了,那麼,如何用更精確的形式包覆現代詩這個變形文體?先理解杜十三的「好主意們」再說吧!
 





公會首頁

主選單
關於柳與暮
柳與暮公會大事紀
中文現代詩學
  台灣中文現代詩的形式
  三大詩社主張
關於出版
關於幹部
  首領
  副內手
  詩學者
  評論員
  美工編輯
  活動編輯
  歷任幹部
關於活動
  目前所有活動
  柳與暮每月活動獎勵辦法草案
  柳與暮創作獎得獎名單
  柳與暮年度詩獎
  柳與暮年度詩選草案
  柳與暮不定時活動
  收錄公會現代詩
  每月精選
  特殊活動
  2015-01當月活動
  2015-02當月活動
  2015-03當月活動
  2015-04當月活動
  2015-05當月活動
  2015-06當月活動
  2015-07當月活動
  2015-10當月活動(喜菡論壇)
關於評論
  兔靖語
  伏流也
  華生
  教授
  不透光
  項杰
  Cysela
關於歷任評論員
  沁澪
  色之羊予沁
關聯資料

目前沒有資料連到「延伸閱讀01 詩人杜十三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