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編輯:aa178799me ...看更多 |
奇蹟 著名作品《小王子》有這樣一句話: 「當你喜歡的人也喜歡你,那是生命中最大的奇蹟。」 這部作品除了幫助讀者認知個體的本質之外,也處理了人我關係的交互作用,藉由彼此的聯繫,產生了單靠個體無法實現的奇蹟。 不僅限於男女與親子關係,在人類關係的各種形式中,單是共處同一時空的相知相惜,這段認識也可稱為奇蹟。 請以「奇蹟」為題進行創作,故事類型不限。 |
正常 上世紀末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:一對同性伴侶決定擁有一個孩子,而由於兩人都有失聰的問題,於是期望懷上同樣失聰的孩子。她們找到一位有聾人基因的精子捐贈者,後來確實成功了,孩子天生失聰。 這起事件自然引起社會的廣泛批評。可這對伴侶的立場是,她們並不認為失聰是一種殘疾,本身並不需要治療,甚至是她們健全的一環;它是一種文化認同、生活方式,而她們的目的便是要向孩子分享聾人生活美好的一面。 這一說法突出了一種難以說明的概念,那便是疾病與正常的分野是否真那麼清晰。幾個世紀以來,疾病與健康的衡量不斷進行變化,而我們是否真能如自己所想像的正常與健全,我們又怎麼判斷某個少數族群或個體就是「不正常」呢? 請以「正常」為題進行創作,故事類型不限。 |
/ 暴君 米蘭·昆德拉在《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》裡,敘述了一段關係裡所出現的非典型暴力: 「她用了一生的軟弱來反對托馬斯,我們所有的人總是傾向於認為,強力是罪犯,而軟弱是純真的受害者,但現在特麗莎意識到,在她這裡恰恰相反……她的軟弱是侵略性的,一直迫使他投降,直到最後完全喪失強力,變成一隻她懷中的免子。」 我們時常以為,基於愛意而行動的人,會更多展現出對人的寬容與尊重。可我們在不同情境裡也發現,除了顯而易見的以肢體暴力、精神暴力來控制對方,「以愛要脅」也同樣獨裁,傷害甚至更勝前者。 父母對孩子成長所干預的野心過度,伴侶在愛裡爭奪關係的主導權。我們也許比自己所以為的,還要更加自私一些。 請以「暴君」為題進行創作,故事、日誌類型不限。 |
// 旁觀者 波蘭猶太詩人Bruno Jasieński說過: 「別害怕敵人,他們最多只能殺了你;別害怕朋友,他們最多只能出賣你。害怕無動於衷的人,因為你的背叛與謀殺來自他們沈默的授意。」 在一個集體所發生的任何情境中,真正參與的人是極少部分,而多數人則多半處於不願表態或毫無意見。這在政治術語中叫「沉默的大多數」。 在情理上,沉默的多數人確實是無辜的,而他們避免涉入其中的態度,使得這些多數雖然沉默,卻是以「旁觀者」的身份存在,也確實影響到了社會。 不只是政治,在某些團體中,或校園霸凌的事件裡。我們時常能看見這些旁觀者發揮的作用。而我們曾經或往後也都可能會是他們。 請以「旁觀者」為題進行創作,類型不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