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都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商船來到伊絲菲。
伊絲菲本身是一座極古老的城市,並且屹立著將近千年。這裡的氣候普通,終年有雨,夏季時約二十幾度,冬季時最冷大概會到零下四度。
伊絲菲的文化發展要在拜林王執政時期說起。拜林王在國內建立了數所學院,教導和訓練國內的人才,這些學院日後被統整起來,也就是之後的艾柏區。
在這段時期內,國內因為拿下了盧思山脈而舉國歡騰,加上國內安定平穩,還有學院的訓練,有許多的藝術家和吟遊詩人在此發跡。許多的文學家和詩人在此時傾向於歌頌艾普魯西的力量,和許多戰爭中的英雄,因此出現了一種被稱之為「拜林文學」的發展。
由於古時戰亂頻繁,且有著大量的劫匪和海盜侵犯,伊絲菲的建築偏向實用型,有著厚重的石牆,且帶有各種實用性。在部分較高的樓塔上甚至建有射孔,以應對襲來的敵人。
飲食方面則是以麵包、燉煮類的食物為主,在城外也有極大的田地來供應城內的食物,由於靠海也時常有新鮮的海產可食用。語言則是與各國相同,延續使用古平原流傳下來的通用語。
貿易方面,打從數百年前執政的英格凡茲政權便提倡伊絲菲的位置有多麼重要,並大幅推行海上貿易。這段期間便有許多的國民外出開始進行貿易。此後大量的住民和外來移民便帶入了許多的外來文化,並與伊絲菲原先的文化交互融合。
首先是先進的科技與原始的魔法,在神聖拉各維非帝國與達梅根斯王國建國之後,從西方過來的科技知識與傳統強大的魔法進入了伊絲菲。當時的英格凡茲家族相信的是崇尚魔法論,因此增設了數個圖書館與魔法學院,專注於發掘魔法人才。
在此同時,由於魔法的發揚光大,城內建起了幾棟法師高塔,並增設許多魔法相關建築,藉此來完成「魔法普及化」的理想,讓伊絲菲城內除了雄偉的石磚建築外,還增添了幾分神秘的魔法色彩。
在西方山湖地區的商隊在日後也由陸路來到伊絲菲,帶來不同的種子,例如香甜的水果、可作為主食的植物、還有各式藥草,也因為偏內陸的西方人帶來不同的食物風味,例如煎烤或油炸等,為原有的飲食文化帶來了不小的改革。
在鄉園抗戰戰役結束後,北方的艾普魯西的發展回歸平穩,部分的非人種族也帶著自身文化進入了艾普魯西王國當中,一些傳統歌謠、知識、手藝也在此時傳入了。加上非人種族的意識抬頭,慢慢的開始影響了艾普魯西在藝術層面的風格。
原先的拜林文學漸漸隨著時光消失,轉而敘述鄉園抗戰戰役的寫實與黑暗,還有大自然與生命的可貴,這段時間的藝術被稱為「和平藝術」,其深深到了未來的艾普魯西和眾國大戰,一直到了以含蓄的暗示手法來敘述的「陰影時代」來臨後才逐漸消失。
建築風格也隨著路利安王改建城區後開始改變,效仿西方使用較為華美的磚瓦及石磚還有玻璃來作為建築外觀,改變了原先單純使用石塊的建築的樣貌。
混合了各地文化,以魔法和科技合為一體使用的伊絲菲。在往西方的商船通行後,來自西方諸國的科技物品也隨之引入了艾普魯西,穿插在中世紀的街道中,某些使用著西方科技的店面也不再是詭異的情景,而在伊絲菲逐漸常見。
這樣的文化,來自各國、來自各地、來自各種不同的知識,最終成為了我們所知道的伊絲菲。
解說:
整體民生與軍事科技約在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初,但也會出現更早之前的科技物品。也有極少部分接近現代的科技(在故事中不常見)。從原子筆到羽毛筆,火炮乃至於石斧都會出現。而生活中的飲食方面則是自由設定。但即使科技程度大幅跨越,設定仍有不允許的事物。(請詳閱【各地力量體系】一文。)
此外,故事中的城市風格以我們現實中的西洋文化為主,但也有所謂的亞洲文化混於其中。無論是哪種文化都幾乎容許存在於城市之中,也可以進行自由設定。(但也注意別鎖死設定或設定過於威能,請詳閱【正確的創作、設定概念】)